科研成果详情

题名香港的「中國」: 邵氏電影
作者
原著作者/编者傅葆石、劉輝編
著作类型编著Compiled by
出版日期2011
出版者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地香港
摘要

自1842年清政府鴉片戰爭戰敗割讓以來,香港的大眾文化和文化認同與背後的中國大地若即或明或暗息息相關。香港邵氏電影正是香港與中國之間的複雜關係的一個典型的例子。牛津大學出版社新書《香港的「中國」:邵氏電影》凸顯了香港和「中國」之間的複雜關係。

邵氏家族從20年代開始在上海經營電影製作,逐漸在地域上擴展到東南亞和香港、在業務上拓展到發行和放映,形成現代化的大型電影企業。邵氏家族最矚目的是邵逸夫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的邵氏兄弟 (香港) 公司,興建華語區域內最為龐大的製片機構。突破香港電影原有粵語電影的格局,發展泛華人的全球市場,從而一舉奠定了香港作為東亞電影發行和製作中心的地位。邵氏幾乎全是戰後遷移到香港的中國影人。1950-1960年代,他們拍攝的《楊貴妃》、《貂蟬》等經典影片,全是以北方文明為号召的大中華文化,充滿了對於祖國風光、歷史古今的緬懷與想像,獨獨沒有正在急劇現代化的香港本地文化。電影人那份文化工作者的驕傲,當來到相對保守和落後的香港,這份驕傲慢慢淡化為一份自尊和悲愴,拍攝「中國」題材的影片,成為他們的一份心靈寄託。這種心態映射下的影片,得到了海外華人世界的共鳴,「中國」逐漸成為一種影像的符號,不斷在邵氏影片中誇張和美化。令人驚訝的是,當年在香港這彈丸之地,竟然有這如此多對於「中國」的影像想像。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只需要大專院校本科畢業生的教育水準即可,不論他們是在中國內地的政策研究和宏觀規劃部門、政府管理部門裡工作的幹部,還是海內外華人世界高等院校和社會科學院所、工商企業、法律財務仲介機構、嚴肅媒體、主要NGO裡的專業人員和學生,都可從書中找到啟發。

目录

ISBN9780193966079
语种中文Chinese
页数272
文献类型专著
条目标识符https://repository.uic.edu.cn/handle/39GCC9TT/8847
专题个人在本单位外知识产出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傅葆石,劉輝. 香港的「中國」: 邵氏電影[M]. 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傅葆石]的文章
[劉輝]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傅葆石]的文章
[劉輝]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傅葆石]的文章
[劉輝]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